|
建议大家专注于技术讨论,尽量不要分散话题" H9 o& `- e: h, t$ W; W
" I1 @6 F2 U5 X% P
实际上所有的NSF或是国内的认证都不会针对某一类化学物质.而是针对单独的产品(固定的品牌固定的生产厂和确定的规格型号..)- O. h" Z1 h: u1 ^+ T
所以楼主不必非要说复磷酸盐对人体无害.因为国内使用复磷酸盐的厂家有很多,国内复磷酸盐消耗量的绝大多数是没有认证的.
1 _" Y- S/ _% |
, n) U, x. L" g7 k, U不管是everpuer也好,其他的品牌的也好,只要把自己最信任的证明告诉大家就好了.
6 I: | W+ ?3 F& z% ?8 Z, O+ G( W. p$ C+ O6 `
如果产品做为"饮料添加剂"必须取得的是FDA的认证.如果只是作为与水接触的产品而不是直接作为添加剂,只取得NSF就可以..
" a6 [0 f8 f( n% R
( @1 }) d# |# Q% O9 a, ?9 t另外,一种物质在美国也好.在中国也好.好的厂家都有可能做到足够安全.但是如果泛泛地说这个物质是安全的从而让人认为所有使用这个物质的产品都是安全的,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恰如你可以说everpuer的产品是安全的.很难在目前的情况下说复磷酸盐是安全的.& V8 q4 c8 s( p5 {
(正如目前三聚已经有标准了,国内很多奶都含这个但是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但没有任何人会认为三聚种物质是对人体安全的.只会认为某种奶是安全的而已.)! ~! q% ]/ N2 r2 D1 P
0 c& s) [/ `) H如果说到认证,国际上(包括美国/欧洲/中国)取得NSF和其他必要认证的钠离子交换器远远多过于复磷酸盐添加类的产品..而且在家庭应用中,经过了50年以上的实践检验,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直接说这类产品远比复磷酸盐添加的方式要安全很多呢?6 L7 v8 v) E% C( Q2 |: \& T
! m- l' c% N' b% s# z
比如在顶楼中首先说
* u9 m8 J1 V7 i"复磷酸盐--名称:饮用水阻垢防锈剂"相信是引用的,否则的话就纯粹是误导人了.这个化学物质的应用的99%是工业,而且是非食品安全级的工业,所以这个产品不可能有"饮用水阻垢防锈剂"这样的正式名称.应该是某些厂家故意这么叫的.
8 K5 d; {) f' K2 M
9 \. K& i% C( U& Q0 B8 z) t& R& O3 m' ^7 U另外在一楼里说"锌 致癌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锌"同时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对于儿童的智力发育和成人(尤其是成年男性)非常重要.
# q2 B. z- E# Q- P6 Y这种差异也在说明其实一种物质不能泛泛地说是不是安全,而且要看具体的摄入比例和摄入方式.6 o, c J7 _- m! \
钠离子或钙镁离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 ?4 I8 e* P6 A/ N--------------------------------------------------------
* C) O B5 s- {2 ^' J0 m! j6 n7 i按反应式来说,要阻止水垢生成,复磷酸盐用的方式同样是把Ca转换为易溶解的物质,而Ca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固定的,不管用什么方式,都必须降到一定的深度才能阻止水垢生成..
6 Y! `3 D9 K5 v# f% I
) I9 V! k9 f& J" x V' C. u所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水,对人体的危害只会更大.因为转换出来的Ca/Na都全部随着水进入人体..而其他的方式毕竟还是减少了一定比例的Ca(按化学式来说,离子交换比这种添加的方式减少了50%的化学物质呢.).
! U a. h: [$ ]$ Z( _* u1 T
, g Y3 R: V) ?国外产品能做到符合标准,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控制释放比例...即使是这样,要想做到烧出的水不生成水垢,也要投入足够比例的复磷酸盐使水中CaCO3的浓度降到足够低才可以.
- _3 ?" J; ~' F+ C5 t; D# e6 r
* p; `" h0 o# j% ONaOH对人体危害远大于普通比例的铁,如果要阻止铁离子的危害而生成NaOH,用一种对人体危害大很多倍的物质来取代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小的物质..这绝不是合理的解决方法
! v4 w. L6 B8 O+ h u! t: T$ i) x4 d4 F
如果单纯地从设备体积大小来判断的话,就不是技术讨论了.6 Z' b7 Q& E- T( N1 F3 N: U& t
5 t4 V/ I" v4 z, }
另外,大部分的技术说明针对商业/工业等非直接饮用场合,这个并不是说在民用上不可以用.只是最直接地证明了这个产品在民用领域没有足够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基础.是一种相对新兴的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