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雾霾缭绕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PM2.5到底是什么意思 x- o9 g" E8 m; r* c! s4 f
PM2.5的“PM”,是英语“particulate matter"的缩写,意为“细颗粒物”。
* Y( y9 w6 M( r; nPM2.5的 “2.5",指的是2.5微米,1000微米=1毫米,2.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所以,直径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肉眼看不见的。
# G" O2 }, O# \" G9 U5 }8 N8 Z1 v( R/ ^; u6 x
比PM2.5颗粒大点的颗粒物是PM10,直径大到4倍,但体积可不止4倍,按照球体体积公式计算,PM10的体积是 PM2.5体积的64倍,大了这么多,可是肉眼还是看不见。
; s" `4 y" v: c5 `& N. Z* d! T
2 \8 Y2 e$ T* k' C: [. y( K% p6 s; [6 A) m* u2 o! Q3 @: ]
比PM10大的颗粒物是PM50。PM50的体积是PM 2.5体积的8000倍,肉眼可见。在家里,一缕阳光射进来,光柱里有无数微尘在翻飞,那就是PM50和大于PM50 的颗粒物。桌面上,落了一层灰,那是远远大于PM50的颗粒物。0 L6 [7 {4 l6 e+ M
! H' l9 ^( p% `; l7 F
PM50、PM10、PM2.5 是三个临界值,空气里并非只有这三种直径的颗粒物,50微米以下或者以上的,任何直径长度的颗粒物都有。
3 ]% c: R- ]3 H9 T N' k
! n I3 X7 ^3 e看得见光柱,意味着空气已经被污染了,因为空气本身不反射光,只有空气里的细小颗粒物会反射光,光柱越明显清晰,意味着PM越多。7 x9 ?% T7 y6 i9 Q- ~3 z
0 N3 }* O: y. F; t" r( ?' {0 O
PM50是肉眼可见的临界值,可以进入鼻腔,但无法继续前进。我们鼻腔里的鼻毛,看起来密密麻麻,但对于PM50来说就显得很稀疏了。
- S% ~. j8 ?. h X1 u$ r! V鼻毛能挡住PM100, PM75,但挡不住PM50,能挡住PM50的,是鼻腔黏膜细胞的纤毛,这些纤毛肉眼看不见,很细密,所以能挡住PM50,而且,鼻腔里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还可以把PM50粘住。使其不能继续前进。
/ ]9 G8 H" I" a* V( R' ~* @1 }
$ U) {5 @7 N- v当PM50在我们鼻腔积累到一顶程度,我们就会想撸鼻涕、挖鼻屎。
/ B# v8 G0 M6 C4 W
. x l) u9 D4 Z! N! wPM10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微粒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每个黏膜细胞还有200根肉眼看不见的纤毛,在不停地向上摆动,PM10要想继续下行就像逆水划船一样。 + c, k/ x9 U* H. P% I, c
PM10积累于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积累越多,分泌的黏液也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吐痰,所以痰要吐不要咽。 0 S- a& m% w& I
PM2.5是到达肺泡的临界值。PM2.5以下的细微颗粒物,上呼吸道挡不住,它们可以一路下行,进入细支气管、肺泡。我们的呼吸系统就像植物的根系,自上而下,气管分出支气管,支气管又分出很多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密密麻麻的细支气管又连着密密麻麻的肺泡,肺泡数量有3-4亿个。吸进去的氧气最终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e; P' a4 _0 D% Q, |
& v& W) y7 h, s% V0 }我们吸进去的PM2.5,因为太小,也能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进而进入整个血液循环系统。 & C5 C5 t9 |1 l4 Y0 z _2 R
H# d7 N4 e6 L: Q. l# m6 [
PM2.5携带了许多有害的有机和无机分子,是致病之源。细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PM2.5和细菌有得一比。
" B! b# y/ P3 `! }# Z1 m
PM2.5是直径为2.5微米的细颗粒物,细菌则是微米级生物,大小多为1微米,几微米,也有十几微米的,也就是是说,PM2.5和细菌一般大小。
% N, O/ j: l: b6 ^2 }; s9 {细菌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免疫细胞的一种)立刻就会把它吞下,它就不能使人生病,这就如同老虎吃鸡。 3 A* s6 n$ @+ s7 d) z' }+ i' J
PM2.5进入血液,血液中的巨噬细胞以为它噬细菌,也会立刻把它吞下。巨噬细胞吞惯了细菌,细菌是生命体,是巨噬细胞的食物,可是,PM2.5是没有生命的,巨噬细胞吞了它,如同老虎吞石头,无法消化,最终被噎死。巨噬细胞大量减少后,我们的免疫力就会下降。
9 d# ?' ^1 Y* z! K- W不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细胞,还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导致细胞及组织的炎症。可见PM2.5比细菌更致病,进入血液的PM2.5越多,我们就越容易生病。 4 c8 b. Y E% t$ y& n
; N& X/ [, u: \- r& e) ~3 S4 [PM2.5对人体的危害
! n) G" W7 Z% w3 J1、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 o1 @+ u5 H! g4 ]% Z# H( v研究现实,PM2.5及以下的微粒,75%在肺泡内沉积,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 D# I9 j% ?7 G! s7 N2、致病微生物、化学污染物、油烟等“搭车”进入体内致癌
8 c1 @% M& C0 e* `: q* i除了自己干坏事,PM2.5还像一辆辆可以自由进入呼吸系统的小车,其它治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车”进入呼吸系统深处,造成感染。
# k' ?5 y5 H0 I8 I' G) @8 W; l9 @+ L不要以为只要远离大鱼大肉的不良饮食吸管,就能躲开心血管疾病,细颗粒物也有很多办法诱发心血管疾病。比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诱发血栓的形成。另一个间接的方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生炎症后,呼吸道释放细胞因子引起血管损伤,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7 I E6 h( N! v( h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达其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
9 ]4 t+ G% v0 C% H/ }8 o
- C1 f7 h q4 ^4 K也就是说,空气中PM2.5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7 N* [& ^! P6 t
3、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4 y$ C, {3 L: h7 O
今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5 B. \9 W$ x! F' j! r! U来自波西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污染物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2 E) U7 o: `8 l6 D3 Y* d& J0 M
更多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的浓度与早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以及先天性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3 e7 X" C) j B$ {7 V4、PM2.5颗粒物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血管 : C4 z5 I' n- W9 Z! [
2009年的一项实验采集了北京城区大气中的PM2.5,以人肺泡上皮细胞株为模型进行毒理作用研究。在这个实验中,以25、50、100]200微克/毫升等不同的染毒状况进行对比发现,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PM2.5可引起这些细胞的炎性损伤。
2 g9 F) s" R7 a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2004年至2006年间,当北京大学校园观测点的PM2.5日均浓度增加时,在约4公里外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病急诊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1 O: \. V7 f/ k, A1 X
“我们利用时间系统分析研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
( f! B- Z, [/ |9 b1 Z7 z; w1 K" x6 b3 g+ y4 k' Z: c
! n' D; S/ U' N- n h# O- Q&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大部分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 / {- ~( f5 `; u+ a' B+ L# D+ Y
世卫组织为各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PM2.5标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该标准。针对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也制定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准则值,其中第一阶段为最宽的限值,新标准的PM2.5与该限值统一,而PM10此前的标准宽于第一阶段目标值,新标准也将其提高,和世卫组织的第一阶段限值一致。 8 q4 F8 ^+ C. [9 ^ k
6 L. I2 [1 C5 _* P9 q, d* E0 Q空气质量指数 2 c5 @; k. y1 W0 d$ _2 I4 B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定义为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针对单项污染物的还规定了空气质量分指数(Individual Air Quality Index ,简称IAQI)。
- v$ `: f2 e# ] V9 s: i利用空气质量指数可以直观地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导空气污染的控制和管理。 * U2 w: J" a0 r1 M7 X' ]; B! I7 C1 Y
空气质量按照空气质量指数大小分为五级,相对应空气质量的六个类别,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的情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 A! c, w% i) ~1 j4 m: t6 [* K# Z2 D
预防方法过滤法:空气净化器等,能明显降低PM2.5的浓度 马上是年终了,给家里买一台空气净化器作为一年辛苦的礼物挺不错。! n" J2 @: s1 P' k! S
8 r. q1 R8 d- D- T" j( z/ I; J, ?. E
1 Y5 d }3 x3 U3 T& ^2 s" ]# l
水吸附法:超声雾化器、室内水帘、水池、鱼缸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亲水性PM2.5,缺点是增加湿度,憎水性PM2.5不能有效去除。
) v1 e1 f7 I: ]" w3 L植物吸收法: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优点是能产生有利气体,缺点是吸收效率低,有些植物会产生有害气体。 * _% j2 F1 Z% n
专业防尘口罩 ! _" w+ }2 Z5 K
生活应对 1、雾霾天气少开窗,最好不出门或晨练 & n; J8 Y+ K1 k% o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月亮出来再开窗通风。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
; T m6 A) H# M, K9 o, I7 E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高,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升高,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食管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
6 [' r* T8 Q/ ]: E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6 O: r1 \. ^% | [; f7 i
, o5 h+ ~, { p9 C
2、外出戴专业防尘口罩 0 c( t3 s0 b$ ?/ I. `* ~
一般常规口罩不会起到作用,因为颗粒物太细小,KN90,KN95,N95级别的防尘口罩才能有效过滤这类细颗粒物,同时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罩,避免不密合导致周围泄漏。 " E4 q- x5 [& \/ v) U( \- A- n
另外,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3 q9 Z0 k0 l! E* e4 J比较好的防pm2.5的口罩主要是滤片而不是口罩,比如有活性炭滤片的口罩以及医用口罩是无法防pm2.5的,像3M、洁森,还有海藻纤维滤片的海之净纯口罩,等等不错的品牌。 0 N) r! u w# _: _# E' |
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
P6 \9 C7 p. |! O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能加强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能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 ~9 H5 `) W4 L/ [
4、少量补充维生素D # n- @! O/ M% d
冬季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太少,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压抑、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 ?2 ^$ [! p" N7 s4 @" m
* s+ V: y0 a9 e0 Q# E) g
5、饮食清淡多蜂蜜水
2 \* S* Z0 I$ q c6 R+ V5 a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食品。 : o- L5 a$ {: G s
6、深层清洁 2 `- B' _9 `5 o1 _) n/ d
人体表面的皮肤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很容易受到雾霾天气的伤害。 ( l9 t$ P: V( V$ A/ x. i3 \# y
尤其是在繁华喧嚣十面“霾”伏的都市中,除了随时要应对雾霾危“肌”外,由于建筑施工、汽车尾汽、工业燃料燃烧、燃放烟花爆烛等原因造成悬浮颗粒物多,难免会堵塞在毛孔中形成黑头,造成毛孔阻塞、角质堆积、肌肤起皮等肌肤问题,所以自我保护的首要措施就是深层清洁肌肤表层,清洁毛孔。
" T j5 f# ?4 K! s
! e3 O7 ?6 L- C& q7 i$ p9 N; {7、尽量减少吸烟甚至不吸烟 : L/ d V6 G! I% F. g" ?9 E
烟雾中有大量pm2.5,会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么应该尽量远离烟雾。 0 l3 a0 K1 t9 N" b$ p; k
感谢原文的作者,为我们带来这样一篇内容全面,有理有据的科普文章,让我们对目前包括PM2.5在内的大气颗粒污染物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 F3 Q' w4 Z! Y) F4 \
文章已经很明确的指出了以PM2.5为首的大气颗粒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请注意,这已经不是潜在风险,而是已经明确的直接威胁,世卫机构已经在此前首次认定“大气污染致癌致癌”,PM2.5系罪魁祸首。 " t1 H/ D+ N. \8 D% B$ G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冷静,不要在用以前的经验来判断当前的现实,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或者觉得末日即临,惶惶不可终日。 ) B) V; ~; Q/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