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5 20:41:15 5 K/ X& j7 u* p1 W$ w! }0 X
根据近期上海的有关水文监测数据显示,从8月10日以来,上海浦东长江口沿线水闸外河的氯化物已经超标,出现了“咸潮”现象,对当地的饮用水源供给带来了极大挑战。; T8 O# H+ Q" v0 s3 c! }9 O8 I# ~
' n$ b6 n' B) n0 n
* C, U: _1 o5 q$ E4 j/ {- u: E' l
- Y9 j* _7 x, G" C7 z. C" X所谓“咸潮”现象,其实是沿海地区秋冬季比较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众所周知,外流型的河流,一般在夏季丰水期时,径流量都非常大,在入海口处会形成一个与海水相分隔的区域,在这个区域的周围,形成海水与河水相互混合的一个过渡区。河流的径流量越大,这个过渡区距离海岸的距离也就越远。 相反,当河流的径流量变小,比如到了秋冬季的枯水期,河流因降雨量的减少,使得上游来水不足,在入海口区域水位偏低,对海水的“推力”明显减弱,海水与河水相融区域距离海岸线就会非常近。当河流的径流量特别小时,反而会造成海水上溯,也就是倒灌进入海口附近的外河区域,从而形成“咸潮”。 对于长江来说,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份,浦东新区等长江入海口的外河区域内,有时会出现这种咸盐水入侵的“咸潮”,一般不会发生在夏季。 但是今年情况极为特殊,我国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区域,出现了持续性、高强度的高温天气,而且降雨量比较少,河流的蒸发量非常旺盛,致使本来应该是长江汛期的时期,变成了极为罕见的枯水季,长江武汉段的水位,在本月中旬时已经处于历史最低位!可以看出,长江今年到现在的缺水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外河口出现“咸潮”就在所难免了。
! C! x, n# i) y2 A- U F( _
8 G2 [( I4 r- H- n' R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当水中的氯化物含量超过250毫克/升,那么就不能用于自来水的原水,也就是说不能再从其中取水了。参照往年上海“咸水”的情况以及今年的特殊状态,现在外河口水体中的氯化物含量,只能比枯水期的还要高,甚至会突破3000毫克/升。这样就极有可能刷新该区域水体氯化物含量的历史纪录。
( y7 q4 n; A, }$ Q
- s) ?1 N) ?3 b9 B# i: h
一旦上海浦东外河口不能用作自来水的原水,那么就意味着整个上海甚至长三角区域,都将面临着“吃水难”的威胁。在炎炎烈日下,如果自来水再供应不上,那么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肯定会大受影响。
0 ^- `9 q" `8 r6 P
8 G& ]5 Z! J5 N! ~4 r+ Y$ o 为此,承担着引清调水、改善河道水质重要职责的上海浦东新区水闸管理事务中心,已经及时调整了调水运行方案,加紧实施“东引西排”运行作业,启动联动调水应急措施,从黄浦江沿线的水闸排水中大量调集水资源,全力保障上海居民的用水安全以及工农业生产用水,老百姓的饮水不会出什么问题,这一点可以放心。
( F# l* l; H$ r( i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