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专业直饮净水器森乐全屋净水系统
查看: 2998|回复: 3

[新闻/评论] 自来水真相:十余年来最大规模的全国自来水水质普查,为什么最终悄无声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财新《新世纪》 记者 宫靖 见习记者 刘虹桥8 R9 `6 v$ ]% G- @$ d" B
2011年12月21日,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尾港附近的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发生乳化液泄漏事故,大量的乳化液从生活区排污口流入闽江,预估入侵闽江2平方公里,而马尾旺岐自来水取水口就在六公里之外。为保护水源地,铝厂百名工人奋战两日。阿剑/CFP; b. E$ N, ?. ^" W7 u6 }
0 m+ X8 G# }! V  L( a; k

  X4 g7 X8 [3 K
0 G0 G8 p5 N& _; Z9 o) d' R0 c

9 S* G4 B; p% |5 h

& V9 b- v2 @* M

  自来水有多重要?

  全国共计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

  自来水水质如何?

  一个悖论:几乎所有饮用水界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城市水质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几乎没有一家水厂自检自测水质不合格。

  哪个更接近真相?

  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建设部、环保总局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明确称:“全国近年抽检饮用水合格率83.4%。”

  83.4%合格率,意味着不合格率超过15%,足以让人忧心,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仍然远远低估了不合格率。

  上述数据所依据水样2000余份,仅是国内重点城市或少数城市水样,甚至不包括地级市水厂。“无法代表全国情况。”宋兰合告诉财新记者。宋兰合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下称住建部水质中心)总工程师。住建部是中国城市饮用水主管部委,水质中心专责监测水质。宋兰合说,“中国水厂的问题,越往下越多。”

  2009年下半年,为了“大致搞清”全国城市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住建部水质中心作了一次全国普查:抽检范围扩大到县城以上的全部城市;交叉检测:“这个省可派那个省,那个省可派第三方省,但不能互派。”宋兰合解释。

  之所以交叉检测,是因为中国仅有两三个城市的水质监测单位独立于水厂,其余监测单位,哪怕是住建部水质中心的国家监测站和地方监测站,均由地方水厂内部水质监测部门担责,“两块牌子,一班人马。这样的自检自测可信度不高。”

  这次普查,是近十几年间最大规模的检测,覆盖了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为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至今,住建部都未对外正式公布这次调查所得的自来水水质数据。

  “没有授权,我无法告诉你那个数字(饮用水实际合格率)。”宋兰合对财新记者说。

  在纪律允许范围内,宋兰合做了部分介绍——“那次全国普查,发现4000余家水厂中,1000家以上出厂水水质不合格。结果表明,多数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他还强调,2009年以来,城市自来水水质并无“太多改善”。

  出厂即水质不合格,意味着什么?

  自来水供应是一个长链条,出厂后,经过输水环节,最终入户。绝大多数城镇输水系统老旧,混乱的二次供水,也会带来新的污染。居民实际饮用的水质还远差于出厂水质。

  “1000家以上”不合格,“以上”是什么意思?

  多位接近权威部门的业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他们所获知的该次检测结果,实际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也就是说,可能近50%不合格,“1000家以上不合格”,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以求淡化冲击而已。对此,宋兰合既未证实,也未证伪。他仅表示,在众多专家认为自来水水质不容乐观与各地政府和水厂的乐观数字之间,他“坚定地站在专家一边”。

  更让人担心的是,除城市水厂外,还有上万座小自来水厂供应乡镇,工艺更落后,水源安全更难保证。目前,没有关于这些小水厂水质的全面数据。

水质“皇帝新装”

水质新标准很严,但没有牙齿

  再过两个月,即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

  上一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1985年由卫生部组织饮水卫生专家制定,规定的水质指标为35项。2006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协调下,卫生部牵头,会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各方面专家完成修订。鉴于新标准较严格,标准委要求,相关指标的实施项目和日期由各省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国家标准委、建设部和卫生部备案,但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必须实施。

  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中国的自来水似乎即将实现直接饮水。

  然而,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强制标准只是纸上谈兵,因为没有实质性惩罚措施,并不为地方政府和水厂所惧。新标准颁发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厂在水处理工艺改造方面鲜有进展。

  宋兰合称,未来一段时间,饮用水新标准只不过起个引导作用,而难以强制实施。各方政府仍然会声称属地的“供水水质全面达标”,哪怕许多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装”。

  中国内地无一城镇实现自来水直饮。对照新标准,相关业内专家分析,饮用水水质状况大约分为几个层次:

  ——首都北京,尤其四环以内的主城区,水厂普遍上马了深度处理工艺,水网管道大部分更新,因此离直饮水距离最为接近。

  ——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部分水厂上马了深度工艺,但是因为主城区管道老旧等原因,目前无法实现直饮。

  ——其他省会城市等二线城市,仅有少数城市上马了部分深度处理工艺,因水源、管道等原因,部分城市水厂属问题水厂。

  ——上千座地级城市、县级城市,除少数城市外,因水源差、深度水处理工艺缺乏等,有大量的问题水厂。

  此外,中国城镇自来水质检测次数太少。按照现行规定,即便是新标准的106项检测,地表水厂一年只需要检测两次,地下水厂一年检测一次即可。“通过少检,一些地方水厂可以避开水质不合格风险高的月份。所以检测时合格,不代表不检测时就合格。另外,水厂自检自测,检测合格就公布,不合格就不公布。”

  水质检测次数少,还因检测能力过差。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仅有40%城市有能力检测106项全指标,地级市、县级市全部需要送检,大批县市、乡镇水厂连常规指标检测能力都不具备。相形之下,宋兰合告诉财新记者,发达国家至少每月查一次全指标,每天都会检测十几项到二十几项不等的必检指标。

危险来自何方

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取代微生物污染成为最大危害;定期检测之间发生的水质污染,往往不知不觉

  饮用水研究权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占生认为,不合格水对人体的危害,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通常是微生物污染危害,可能致人突发急性疾病,好在国人习惯饮用开水,可以杀死微生物污染物,这个危害表现并不明显。

  看不见的危害,容易被忽视但更值得关注。自来水的有机化合物总量(CODMn)超标易导致慢性疾病。王占生告诉财新记者,饮用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的水,“一天两天没问题,半年一年看不出问题,但有机化合物会在人体中富积,最终对身体造成危害,严重时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2009年的普查发现,以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厂不合格,主要原因恰恰是有机化合物总量超标。而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厂,不少也出现了氟、砷、铁、锰等超标。

  有机化合物总量是指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所测定出的水中COD值。COD俗称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各种有机化合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数量多少。美国环保总署曾发布报告称,现有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有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

  王占生称,这些有机化合物中,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激素,又叫内分泌干扰物。环境激素有四方面的危害,会让人免疫力降低,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会致癌症,会对人神经系统产生干扰。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主任鄂学礼,2006年在论文《饮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中,引述了国内在多地水厂出厂水中检测到环境激素的情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饮用水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文君认为,公众甚至各级官员哪怕是分管供水的官员,对饮用水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也严重认识不足。第一个误区是对有机化合物长期危害认识不足,因为这类危害一二十年才可能致病,并且很难证实疾病与饮用水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个误区便是以为家中只要装了饮水机便没事。国外大量研究发现,水中有害物质只有三分之一是通过饮用进入人体,另外三分之二是通过皮肤吸收和呼吸进入人体——在洗浴、洗涤、刷牙、洗脸时,仍然逃不脱水质污染。

  即使是饮用水突发性污染多次成为关注焦点,其频率也很可能被低估。近几年发生的几起重金属污染事件,如2008年株洲、湘潭镉污染事件,2012年2月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每次都是偶然发现。“两次定期检测之间的发生污染,往往不能被察觉。”

水源:“超级化工厂”

中国城市水源地真正合格的比例可能只有约50%

  自来水超标有害物质大多数来自水源地。30多年来快速工业化导致广泛的水源地污染。

  在城市饮用水水源合格率方面,各界最常引用两个数字,76.5%和70%。前一数字出自环保部《201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状况》,后一数字曾被卫生部、水利部等官方渠道反复使用。

  但70%多的水源合格率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以环保部数据为例,数据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该标准有109项地表水质指标,环保部只检测其中的24项基本项目,未测其余85项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按此标准,按水质可将饮用水源分为五类。一二类为合格水源,三类以下均为不合格水源,但环保部统计水源合格率时,将三类水质亦统计为合格,因此合格率超过70%。

  王占生、刘文君等饮用水专家指出,三类水质并非合格水源。三类水源中的COD含量已达4至6毫克/升,常规水处理工艺最多只能处理数值在4毫克/升以内的水,超过此限已很难达标。

  宋兰合个人判断,剔除掉事实上不合格的三类水源,再剔除部分一二类水源中实际不合格的部分,中国城市水源地真正合格的比例大约为50%。

  王占生、刘文君认为,2006年版的新饮用水标准,由1985版的35项指标升级为106项,基本可以说清楚都有什么污染物侵入了水源。

  1985年,中国城镇的饮用水水源地尚属清洁,水厂出厂水只要符合最基础的35项指标,即属合格。到了2006年,水环境已严重恶化。城镇水源主要污染物已由微生物污染转为溶解性的有机污染和重金属离子污染。有专家说,“厂里产什么,水里就有什么,河流成为‘超级化工厂’。”

  在2006版的新饮用水标准中,相较旧版,71个增项中的59项来自于毒理指标。对人体危害最为严重、主要超标指标CODMn代表的有机化合物,由原先的5项扩增为53项。

  王占生说,大量有毒害的化工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进入水源,大量农药如敌敌畏、草甘膦等也进入水源。有毒的无机化合物也增加了11项,溴酸盐、氯酸盐、锑、铊、氯化氰等11项进入控制之列。

  新标准主要参考欧盟、美国等饮用水标准,本国的实证研究并不多。

  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当前水污染情形比欧盟工业化时期更为严重,稀土金属等污染类型更为中国所特有,冶炼厂的重金属离子“跑冒滴漏”造成的危害未被重视,这是未来要重点提防的。

  最近十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众多污染企业进军西部,进军农村,导致更多原本干净的河流上游、源头,以及地下水,逐步进入污染行列。

水厂:处理工艺跟不上污染

97%水厂采用传统工艺,对当前重要污染类型力不从心

  面对一半不合格水源,水厂滞后的自来水工艺,成为失控的第一道关口。

  传统水处理工艺1902年诞生于比利时,被业内人称为经典“四部曲”——絮凝(加聚合氯化铝)、沉淀、过滤(通过石英砂、卵石等)、消毒(加氯气等)。2004年,美国工程院将水处理工艺列为人类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

  刘文君告诉财新记者,美国纽约、加拿大和澳洲的许多城市,至今仍使用上述简单工艺,可以实现饮用水直饮。

  “问题是,凡是仍然采用传统工艺的城市,均拥有基本未受污染的水源。中国大量水源被污染,这种传统工艺已经不再适合。” 刘文君说。

  传统工艺主要处理灭杀水中微生物,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力不从心了。宋兰合介绍说,日本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由于历史上有过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均升级了传统水处理工艺,即深度处理,通过臭氧、活性碳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最终实现直饮。

  财新记者采访得知的深度处理的反面例证是,湖南省湘潭市三家水厂的水源均是湘江,而湘江的重金属污染严重,水质常年为三类。由于缺乏资金,这些水厂无法升级深度工艺。而湘潭本地卫生疾控部门抽检宣称,从2008年至2010年,三家水厂出厂水达标率为91.98%。在中国地方,通过本地部门互检爆出低合格数字,极为鲜见。

  学者告诉财新记者,浙江省某市水源质量较差,但通过先后两套深度水处理工艺,成功实现出厂水质达标。但深度处理工艺远非普遍。

  尽管水源污染严重,至2009年底,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工艺。目前,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郑州等部分城市的部分水厂实现了深度处理。预计到2012年7月1日饮用水新标强制执行开始,采用深度处理的水厂,比例只会再多一个百分点而已。

  宋兰合说,滞后的水处理工艺,叠加不合格的水源,自来水严峻的水质现状事属必然。

入户:二次污染

管道老旧加二次供水,水质雪上加霜

  水厂处理后,水流入城镇供水管网,最终到达用户水龙头。入户之路并不太平,老旧的管道再加二次供水,让已堪深忧的自来水水质雪上加霜。

  在自来水条件最好的北京市,近十余年投入巨资改造供水管网,仍未更换完毕,至今未实现直饮水。多数大中小城镇的管道老旧问题无法与北京相比,距离直饮水遥不可及。

  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管网质量普遍低劣,已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这三类低质管网主要铺设于上世纪70年代至2000年之间。2000年后城镇新铺管网有很大改进,但已铺管网改造却不多,质量低劣的管网大多数现在仍在服役,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地段。

  “老旧管网漏水严重,也容易发生二次污染。”宋兰合曾在论文中引述,184个大中城市2000年至2003年管网水质发生过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

  刘文君曾多年研究自来水管道的二次污染问题。他介绍,老旧水管容易腐蚀、结垢,产生微生物细菌种子,与水中营养物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有时肉眼可见,水发黄发黑发臭,但多数时候肉眼无法发现。

  相比发达国家,二次供水是中国的特有难题。中国城镇6层以上的小高层、高层建筑较多,为了让6层以上用户的水压正常,同时避免脆弱的公共管网承受过大压力,各城镇自来水公司纷纷选择管网末端加压模式,将自来水压至高层建筑屋顶水箱或半地下的蓄水池,再由蓄水池或水箱进入用户家中。

  在中国省会一级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数千个水箱或蓄水池。二次供水自从在中国诞生起,就饱受诟病,目前仍然乱象纷呈。

  因二次供水导致的水质二次污染事件,近年一直充斥媒体;二次水箱内被发现死老鼠等事件,也一再发生。

  谁来看护大量的水箱、蓄水池?这些水箱、蓄水池最早由各地产开发商所建,标准和式样五花八门;产权一般属于全体居民,居民又无力管理;小区物业是通常的看护者,但缺乏专业能力,且不说责任心。

  宋兰合分析,各城市自来水厂一般由城市建设部门管理,但二次供水设施理论上归卫生部门,自来水厂不愿“多管闲事”,而卫生部门通常又无力监管,主要负责审核颁发消毒许可证。最终,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成为监管薄弱之处,无人负责。

  宋兰合倾向认为,二次供水事实上不全是坏处。当城市因意外或灾情发生停电、停水事故时,二次水箱可证住户在一个时间段内有水可用,甚至在某些时候让消防部门有救急之水。二次供水其实一个城市管理问题,管好是福,管不好是祸。

水质救赎之路

要投入更要改革

  在王占生等学者看来,城市水业基础设施向来就薄弱。“过去十几年内又只有少量投资,欠账严重,而水源又污染加重。在这样的局面下,地方说水质全面达标,这不就是骗人吗?”

  根治自来水之疾,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净化水源地。这是学界的共识。水源地如果达标,即便是只用最基本的传统工艺处理,水质都会合格。

  根治水源水质,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与江河湖海的水环境治理规划对接。“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子孙后代的根本福祉,政府责无旁贷。”王占生说。

  回到现实,根治水源之路至少也要15年至20年,改善自来水水质无法等那么久。当务之急和务实之选,是自来水厂的工艺升级。

  据宋兰合初步估计,在现有水源条件下,至少20%至30%的水厂需要尽快上马深度处理工艺,还有相当数量的水厂需要改进传统工艺,方可实现自来水出厂水质量基本合格。

  王占生更为悲观,认为中国水源污染严重,因此大多数水厂需要上马深度处理工艺。尤其水源不好的地方,必须马上动起来。

  自来水输水管道需要立即投资。刘文君认为,供水管网曾是全球难题,但最近数十年间,发达国家通过逐渐更新管网,以技术手段维持管网水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等方法,已基本解决管道二次污染问题。解决管道问题,技术不再是障碍,主要是地方政府欠缺投入。

  “由于城市建设基本成型,更换管道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各地应制定时间表,逐步更换。”刘文君说。

  王占生曾对深度水处理工艺的成本作过经济测算,其结论已为业界普遍认可:水厂上马深度工艺,每吨水成本相应上升0.3元左右。另有学者认为,管道硬件投资,会让每吨水成本再上涨0.5元上下。如此算来,如果以县级以上4000余家水厂日供6000万吨计算,每年成本增加200亿元左右。

  宋兰合表示,在国家层面,要通过制度设计解决二次供水和水质检测的管理体制问题。

  刘文君、王占生、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等共同呼吁,要建立独立于地方水厂的专业水质监测机构,变水厂自检自测为第三方检测。水质检测数据要及时向全社会公开。

  傅涛认为,发达国家在城市供水方面体制各异,路径不同,但均能实现饮用水合格,甚至保持直饮水标准,其政府在供水基础投资上占据主导,在运营环节追求效率。

  傅涛指出,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各级政府和水厂对供水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隶属福建省国资委的福建中闽(罗源)水务有限公司,是一家日处理上百万吨水的大型水企,其供水业务有泉州、罗源等处。该公司处境不妙,董事长郑相钗向财新记者抱怨说,由于成本倒挂,每供一吨水要亏三至五角钱,企业连年亏损。

  “水厂亏损,投资无钱,政府不给,说水业已市场化;水厂成本倒挂,要求提高水价,政府又不同意,说供水行业是市政公用事业,政府要统一定价。”郑相钗说。

  十多年来的水业市场化改革,到了需要更进一步的时刻。

  在采访中,一位饮用水界人士用极慢的语速,向财新记者讲了三句话:对每个人来说,饮用水像空气,无可选择,无从逃避;对政府来说,供水工程是最为基础的民生工程,远比修马路、建高铁、盖高楼更为基础;近十几年来,供水成了最被忽视的民生工程。

  还供水欠账,已刻不容缓。


7 ]3 k( T5 q( b
0 o$ {& L, |& C/ [- @( Q3 _ 该贴已经同步到 waterok的微博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饮湘江

财新《新世纪》 见习记者 刘虹桥' P3 r. N# ^+ v. V0 `
2011年9月15日,株洲清水塘的霞湾冶炼厂排污口,气味刺鼻难闻,污水涛涛,状如瀑布。锋子/CFP* g- q( ~. C1 B' f- S) _
3 r' Y- T4 ?7 t- ?8 j

* X& c# S# ?! Z( X- ~( n1 {- C- I! ]
! L, ?( E5 f$ j
! C: D* N, v( L8 T8 d8 C; F1 R6 F% b
  % O# [( U" |0 Y+ f

0 Q/ x) {. H  H4 u. u# |. F财新《新世纪》记者 宫靖 见习记者 刘虹桥
0 V% y6 U2 c# C( E1 ]- ~% i
% x8 F3 a- x+ ]
  湘江水湍湍流淌,裹挟着经过矿山、冶炼厂、工业区排出的富含重金属的洗矿水和工业废水,流经人口密集的城市群:长沙、湘潭、株洲。三座重镇的饮用水安全悬于湘江。

  湖南省环保厅和三市环境部门公开信息显示,流经三市的湘江段存在污染,多数时间为三类水质。2011年,住建部曾委托湖南省疾控中心对全省各区县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质进行全指标检测。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的知情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结果“很不理想”。

  接受财新记者采访的多位饮用水专家表示,如无断然措施,在重金属痼疾重重的湘江流域,全面实现饮用水新标准达标,如何可能?

“毒江”为源

  “如果还有1985年的源水,我们一定能保证出厂水水质合格。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源水恶化了不知多少倍,水质标准却更苛刻,水厂压力很大。”湖南省湘潭中环水务公司总经理邹俊良掐灭了手里的烟,身子前倾,情绪激动。

  2004年10月,湘潭市自来水公司与中环水务投资公司合资成立湘潭中环水务有限公司,下设四家地表水厂,为湘潭市区40余万用户供应自来水,取水点均位于湘江湘潭段。

  三类水是否合格水源,当前环保系统和住建系统在统计口径上并不一致。环保系统和地方政府一般倾向于以三类水质可以作为二类水源保护区为由,将三类水质统计为合格水源,但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不能出现在饮用水取水口附近,因为并非合格水源。

  2012年3月28日,财新记者在位于湘潭市雨湖区窑湾的湘潭市第一自来水厂取水点附近看到,在取水点航标不远处,几艘采砂船正在作业,几艘小渔船停靠在取水点一侧的河岸边,水面还漂浮着一具狗尸。

  储水塔一侧的河岸,则堆放着附近居民遗弃的大量生活垃圾。

  湖南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湘潭监测站副站长李宁怀告诉财新记者,“根据在取水点的观测,水源水中的粪大肠菌常年超标,枯水季节易出现挥发酚和氨氮超标,汞、砷、镉等重金属也经常随上游企业排污情况而出现超标。”

  从1966年起,湘江中就检测出铅、锰、镉等重金属;从1978年起,湘江成为国内重金属污染最重河流;1990年之后,污染加速恶化。

  2006年至2007年,湘江三类以下水质曾达到50%以上。

  用如此水源,邹俊良颇有怨言。“任何一家企业没有合格原材料都可以申请停产,自来水公司却不可以,而且还必须24小时输出达标饮用水。”

水质数据打架

  当前各地共建有两套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系统,一为主管部门住建部系统,二为卫生部门的疾病控制系统。前一系统因主要依靠自来水厂自身检测,外界质疑其自检自测。后一系统相对独立,被饮用水专家认为相对可信。

  2011年3月,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萧福元、桂卓嘉、袁晟等三人发表论文,曝出该中心2008年至2010年检测湘潭市三家市政水厂出厂水样162个,其中合格149个,合格率为91.98%。

  以城市供水的标准要求,这是不能接受的。湘潭中环水务公司并不接受这个数字。该公司水质监测负责人李宁怀,同时兼任湖南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湘潭监测站副站长。

  李宁怀坚称,近年水厂的水质合格率在99%以上。水质数据打架,是因为双方检测点不同,检测指标不一致。

  为了应对2006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实行,湘潭中环水务公司近年投入了700多万元,更新了水厂的检测设备。即便如此,在饮用水新标准规定的全部106项指标中,水厂能对出厂水水质进行最多55项分析,无法做106项指标全分析。

“深度”挣扎

  面对湘江源水,长、株、潭三市近年一直推动上马深度水处理工艺,但由于自来水厂缺乏资金,进展缓慢。

  财新记者了解到,除长沙两个水厂上马了深度水处理工艺之外,长沙其他水厂和湘潭、株洲的全部水厂仍为传统水处理工艺。

  传统水处理工艺中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流程,对源水的净化作用有限,几乎无法去除重金属和毒理学物质。湘潭市第一自来水厂负责人坦陈:“像镉污染这样的事情,供水企业一点办法都没有。”

  2008年,株洲冶炼厂巨量含镉废水排入湘江,酿成湘江湘潭-长沙段的镉污染事件。由于缺乏深度处理设备,水厂的应急处理措施只能在常规处理流程中加投生石灰、明矾等物质,聚合、沉淀部分有毒物质。

  与此同时,要求高耗水企业停止生产,降低日出水量,以此延长水厂的净化周期。在此次水镉污染事件中,以湘江水为水源的所有集中供水单位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的镉含量全部超标。

  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深度处理工艺通过臭氧、活性碳等技术清除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使污染水达标。该工艺成本较高,视水厂规模不同,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元。

  与大部分供水企业一样,湘潭市中环水务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自2009年至今的调价周期里,湘潭中环水务在2009年盈利600余万,2010年盈利300余万,2011年亏损100余万,2012年预计将继续亏损。

  “我们这种改制企业很悲哀。政府把水厂作包袱甩出去,自然就不管了。以前水厂还能算是政府的儿子,现在充其量就是孙子。”邹俊良无奈地说, “政府对水处理技术有要求,要直饮水,要上深度处理,这些技术上都不是问题,资金才是问题。可是投入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

  在紧邻湘潭的湘江上游,株洲市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占生告诉财新记者,早在数年前,株洲市自来水公司就曾向他表示过力图上马深度处理工艺,问题也是没资金。

  株洲市自来水公司新闻发言人对财新记者表示,未来株洲将在第一、第三和第四水厂上马深度处理工艺,对第二水厂进行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对所有水厂增设应急处理设备。

  该发言人说:“饮用水新标要实行,政府没补贴,我们只好自筹资金来做,今年预计又要亏损。”


% a9 p/ M$ |0 c- c/ B, Z! G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水两制

一水两制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2012年第18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5月07日 | 评论(0

2 ~4 H# y$ q1 `, R) X7 r' o
7 X5 _( S1 i- ?9 E, ^
   共饮珠江水,澳门自来水可直饮,珠海则不能
/ R0 m9 y; P3 S) u, ~8 u财新《新世纪》 记者 宫靖
1 j; @/ \3 S# w: _  _% W+ Y" s1 f! i$ f
3 N; b  G. u, w; H' [
0 ?8 ^9 w5 k5 T

7 |+ C! I$ i6 {" Y- O
2 U5 k. G% `! `# k) A' z, E

  澳门特区与广东珠海市的水源地相同——珠江口西江水源。水质常年为地表水二类水质,偶尔为三类水质。但是,澳门可直饮水,珠海不能。

  澳门有何秘诀?珠海有何苦衷?

  “我们是给澳门特区政府打工的,是特许经营关系。干不好,会被炒掉。” 澳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澳门水公司)执行董事范晓军告诉财新记者。澳门水公司是上市公司,1985年获得澳门城市供水特许经营权,2009年与特区政府再续约20年。

  澳门水公司有三家水厂,其中一家上马了深度处理工艺,另两家范晓军称为“加强版”的传统水处理工艺。“水源还可以,不用全部上马深度工艺。”澳门的供水管道大部分更换为球墨铸铁管,一种公认质量较好的输水管。

  相形之下,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水公司)副总经理方晔告诉财新记者,珠海三家水厂均没有上马深度工艺;珠海新建,管道比一般内地城市要好,但仅有部分是球墨铸铁管,其余主要是铸铁管、钢管、混凝土管、聚氯乙烯管等。“硬件肯定不如澳门,因为水厂缺钱。”

  珠海水公司是珠海市的国有独资公司,不会被政府炒掉,坏处是与政府分工不明确。范晓军表示,在硬件投入上,澳门政府与澳门水公司按合同办事,该企业投资的就企业投资,该政府投入的就政府投入,很少有扯皮现象。所以上设备更顺利一些。

  澳门水质采用欧盟标准,每月末,政府都会派人监测一次100多项的全指标。水质达到欧盟标准,就是可以直饮的。政府指定的专业人员每天会在自来水生产环节取80个点检测水质,包括出厂水、管道水、末梢水。每个水样水厂留一份,政府部门带走一份,每天测十几项水质指标,很快就会公布在网上,让公众知道。当两个部门出现数据不同时,会立即查找原因。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说,在发达国家,作为履行市政公共服务的供水企业,必须按照所在国、州或城市的规定,定期将水质指标向公众公布。不少城市水厂被要求每月要将水质通报寄到居民家中。如此,水厂水质状况几乎随时在公众监督之下,水厂不敢有任何懈怠。而中国大陆,公众想知道水质状况简直是奢求。

  反观珠海,虽然每天当地卫生疾控部门也会取水样,但水样数很少,其结果也不对外公布。珠江口西江水源有时会受咸潮影响。澳门水公司会提前向公众预告,而珠海没有此项内容。

  澳门是一个透明社会,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沟通渠畅通。“公众对供水成本是有了解,当我们提水价时,公众知道不是公司要赚钱,而是成本涨了。反观大陆,水价那么低,但涨水价时居民还不同意,这是企业、政府和居民沟通不好,没有互信。”范晓军说。

  2012年2月,一份调查表明,澳门民众对澳门水公司满意度为79%。


" q" C3 x9 w+ F, B8 I
7 T2 R# M) v% m9 R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cw500/: e0 G! E; W: O8 [. S

1 O7 F% M3 V1 r; U自来水真相 十余年来最大规模的全国自来水水质普查,为什么最终悄无声息?
4 ?+ F" {) v0 T6 U9 l5 [' o5 d$ v# w
    / ?: j3 w" Q" ^# O  g
    4 J: P# s2 h" R2 z5 A2 E7 _
    5 r: m' v% q; g0 M# q8 a! {+ Q

    难饮湘江             一水两治

' v) v" O8 V+ Z; w+ A) F
& ~: b# s; J9 d

, m2 P: v: U; H; y  P; k3 j( Y+ h% O/ {( o* }8 N) P5 Y1 u

0 O0 R' ?7 z# o0 E

& H, o6 T" L$ j' p2 z" h8 H; \# R2 N9 @( W8 i
http://topics.caixin.com/water/
7 N! ~2 q8 p, u% N8 M# K) O/ M, }5 Y3 h
- ?6 X6 g0 I1 j, _  ^1 u/ [' u$ `. `' k! J8 r: j: m/ \9 \1 j$ 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易网[水处理技术论坛] ( 京ICP备05078561号 )

GMT+8, 2024-11-24 20:18 , Processed in 0.0832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