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改委:2011年公共供水末梢水达标率为79.6% 来源:infzm.com 作者: 吴杰 最后更新:2012-06-28 17:32:00 7月1日起,我国将强制实施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全部106项检测指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表示,若以新国标为标准,2011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水样达标率为79.6%。他还表示,我国水源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地级以上城市11.4%水源水质不达标。
+ D# D& x" ]: B. s2 O末梢水达标率接近八成" u5 |- A t$ C, `9 o
据新华网6月27日消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是在当天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时做上述表述的。+ y7 |9 J$ f% T1 r" S4 M, J# B/ ]
杜鹰表示,按2012年7月起全面实施的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2011年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供水厂出厂水水样达标率为83%,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水样达标率为79.6%。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设市城市、县城和建制镇)供水人口6.3亿人,供水普及率达90.3%。7 [6 e4 Y# g3 L% h( k" k) K5 J
从2012年7月1日起,我国将强制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全部106项检测指标。该标准于2006年12月颁布,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的实施项目和日期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
! d; [8 ~3 \7 {6 j* S5 M《新京报》引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研究员鄂学礼介绍称,与1985年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相比,新国标总体与国际接轨,检测指标从35项增加到106项,其中,重金属指标增到19项,严格了砷、铅、镉的限值,增加了铊、锑、钡、铍、硼、钼、镍等指标,并将城市饮水标准与农村饮水标准统一在同一份标准中。 _- r) ]. q6 @( x1 x9 S' p
地级以上城市11.4%水源水质不达标; W: g8 ^! R0 [0 V
自来水从水源地流入千家万户,要经过源水、净水、输水、用水4个环节。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2012年5月曾在新华社专访中表示,改善水源水质和完善供水设施是解决自来水质稳定达标的主要途径。
; e! p5 `' U. c( X/ O+ ]0 p不过,据新华网6月27日引述杜鹰介绍,全国95%以上的公共供水厂是在饮用水卫生新标准颁布之前建设的,其水源水质和处理工艺均难以保障出水达到新标准要求;目前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超标,年漏损水量达60亿立方米,同时造成水质在输送过程下降;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到位,部分设施不能及时清洗消毒,导致水质合格率降低。2 G4 d- a; N( j$ K9 S$ d
杜鹰并且提到我国水源地水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2007年水利部对全国661个建制市和1746个县级城镇的4555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显示,约14%的水源地水质不合格。2011年环境保护部对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显示,约35.7亿立方米水源水质不达标,占总供水量的11.4%。0 ?; t; x8 d4 |" W' |' \ @ V8 D
《人民日报》6月28日报道称,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蓝藻水华频发,河流型水源地安全隐患多,极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大量工业项目布设在江河沿岸,不少尾矿库位于饮用水水源上游,大江大河及周边的流动源污染风险较大,直接威胁饮用水安全。2 z9 `1 J. s" G5 S4 {
) i" ]' E* f! x7 J# a" c3 l
/ L* s% Z; R2 z- I
0 x5 F' s& Q8 Q+ _% g 该贴已经同步到 waterok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