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专业直饮净水器森乐全屋净水系统
楼主: 飞扬在天

[转贴][长篇连载]明札记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622

王守仁在荒山耕地受累,吃了苦头,可李东阳比他还苦,自从谢迁和刘健走后,他一个人留了下来,但刘瑾毕竟是一个警惕性很高的人,他怀疑李东阳别有企图,便不断安排人时不时整他一下。



比如 李东阳先生编了本叫《通鉴篡要》的书,这事情让刘瑾知道了,就让人去书里挑毛病,想搞点文字狱玩玩,可是李东阳早有防备,一篇文章写得密不透风,没有什么把柄可以抓。



刘瑾听到汇报,反而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这是他的性格特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定要整一下李东阳,为此目的,他找来许多人,日夜翻查,终于找到了破绽。



什么破绽呢,原来李东阳先生在书中写了几个别字,刘瑾据此认为他的工作态度不认真(逻辑相当严密),准备借机会好好地消遣他一下。



李东阳得知了这个消息,他立刻准备了应对的措施。



正当刘瑾准备下手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焦芳竟跑来为李东阳说情,原来李东阳给他送了礼,和他称兄道弟,两人关系一直不错,碍于面子,刘瑾就放了兄弟一马,事情就算了了。



在这个回合里,初中生刘瑾兄到底还是没有玩过老谋深算的李东阳博士,可见多读书还是很有用的。



此外李东阳的地下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战果如下:



正德二年(1507),刘瑾打算整死刘健和谢迁,一了百了,李东阳出面营救。



同年,御史姚祥、主事张伟被诬陷,李东阳出面营救。



正德三年(1508),御史方奎骂了刘瑾,刘瑾准备安排他去阎王那里工作,李东阳出面营救。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可是李东阳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些行为却换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结局。



有一天,李东阳上朝途中,正好遇见了自己的门生罗玘,李东阳很是高兴,连忙上去打招呼,可是罗玘竟然不理他,扭头就走,唯恐和他多说一句话。李东阳十分奇怪,想找个机会问个究竟。



可还没等到他去拉拢感情,晚上就收了了罗玘的一封信,李东阳看完之后,眼睛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这封信的大致意思是:人家( 刘健谢迁)都走了,你留下来有什么意思呢,拜托你还是早点退休吧,不要在这里丢人了,今后我也不再是你的门生,就当咱俩没认识过,也不要和我打招呼了,实在没空搭理你。



李东阳气得吐了血。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623

可是 李东阳先生,吐完之后擦擦嘴你还得接着干啊,要知道,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从来就不是个轻松的工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李东阳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坚信胜利终会到来。



刘瑾是一个狡猾的人,他有皇帝的支持,还有一个消息灵通的焦芳,而自己这边,除了几个只会空谈气节的白痴外,并没有智勇双全,千里决胜的人物。



忍耐吧,忍耐吧,在适当的人选出现之前,必须忍耐。



相比而言,刘瑾可就风光得多了,自从重新改组内阁之后,他的派头是一天大过一天,当时的大臣送奏章都要准备两份,一份给皇帝,一份给刘瑾。



当然了,给皇帝的那份是没有回音的,这是相当明智的,你要指望朱厚照先生按时上班批奏章,那就是白日做梦。大家只能指望刘瑾努力干活,毕竟有人管总比没人管要好。



换句话说,在那几年里,大明王朝的皇帝基本姓刘,朱厚照本人都没意见,谁还愿意管闲事?



可问题在于刘瑾先生读书不多,水平不高,处理不好国家大事,时不时还搞点贪污受贿,搞得朝政乌烟瘴气。



但这些都是小儿科,之前的很多太监先辈都干过,刘瑾先生之所以恶名远扬,其实是因为他的记性好。



所谓记性好,就是但凡骂过他的,就算过几年他也记得一清二楚,比如骂过他的刘健、谢迁,已经回家养老了,他还打算把他们抓回来游游街。尚书韩文曾经弹劾过他,被免职后刘瑾还不放过他,明知他家里穷,还要罚款,一直罚到他倾家荡产方肯罢休。



同时他还是一个在整人方面很有创意的人,明代有一种刑罚叫枷刑,和什么扒人皮,杀千刀之类的比起来,这玩艺儿也就算是个口头警告,最多就是戴着枷站在城门口或是去街上游两圈,虽然挺丢人的,但总算皮肉不吃亏。所以这一刑罚十分受到大臣们的欢迎。



但如果你得罪了刘瑾,听到枷刑判决后就先别高兴了,还是马上让家里赶着订一口棺材吧,因为当行刑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给你配发的那个枷具相当特别。



特别在哪里呢?



根据史料记载,刘瑾兄为了达到用小刑,办大事的目的,灵机一动,把枷具改造成了重达一百多斤的大家伙,这就好比在你身上挂了一个超大的哑铃,让你举着这么个宝贝四处练举重,不压死你不算完。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624

此外,刘公公还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他连自己手下的特务也信不过,别出心裁,设置了一个内行厂,这个厂连老牌特务组织东厂也不放过,经常跑去东厂上演特务抓特务的好戏。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刘瑾还实行了一条潜规则,所有大小官员,只要你进出北京城,外省到中央汇报的也好,中央去下面扶贫的也好,甭管办什么事,走了多远,都得去给他送礼。



要是没钱送礼,那你就麻烦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比如一个叫周钥的言官,有一天出差办事,也没走多远,回来的时候按规矩要送礼,可他家里穷,没钱。



没钱?没钱就把命留下吧。



这位穷官迫于无奈,最后竟然被逼自杀。



刘瑾就这么无法无天地搞了几年,越来越嚣张,皇帝老大,他老二,可是老大不管事,所以基本上是他说了算,投靠他的大臣越来越多,势力也越来越大,而反对他的则是杀头的杀头,充军的充军,几乎都被他干净利落地解决掉了,李东阳也只能苟且偷生。



天下之大,刘太监当家!



但请注意,上面我说反对刘瑾的大臣是“几乎”被解决了,并不是“全部”,这是由于有两个人例外。



事实上,这两个人刘瑾不是不想解决,而是不能解决,因为这两个人,一个他搞不定,另一个他整不死。



社会是残酷的,竞争是激烈的,既然 刘瑾先生搞不定,整不死,他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被这两位仁兄搞定,整死。



先说说这个搞不定,这位“搞不定”兄的真名叫做杨廷和。



我们之前提到过他,现在也该轮到这位猛人上场了,他已经在后台站了很久。



我们经常把很小就会读书写字,聪明机灵的小孩称为神童,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杨廷和就是一个超级神童。



杨廷和,四川新都人,生于官宦之家,如果你翻开他的履历表,就会发现杨廷和先生保持着一项惊人的纪录——考试纪录。



杨廷和小时候实在太过聪明,八岁就通读四书五经,吟诗作对,搞得人尽皆知,当地的教育局长认为让他去当童生、读县学实在是多此一举,浪费国家纸张资源,大笔一挥直接让他去考举人。



中国考试史上的一个奇迹就此诞生。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625

成化七年(1471),杨廷和第一次参加四川省乡试,就中了举人,这年他十二岁。要是范进先生知道了这件事情,只怕是要去撞墙自尽的。



第二年,十三岁的杨廷和牵着他爹的手,到北京参加了会试,同期考试的人看到这一景象,倒也不怎么奇怪,只是聊天的时候经常会问他爹:



“你考试怎么把儿子也带来了?”



事实证明,中国到底是藏龙卧虎,浪大水深,在四川省出了名的杨廷和到了全国就吃不开了,这次考试名落孙山。可这位杨兄实在很有性格,他不信邪,居然就不走了,就地进了国子监读书,放话说,不考上就不回去。



杨廷和就这样呆在北京,成为了一名北飘,但他飘得很有成就,六年后他中了进士,读书期间还顺便勾走了他的老师,国子监监丞黄明的女儿。



六年时间不但解决了工作问题,连老婆都手到擒来,真是不服都不行啊。



之后杨廷和的经历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他二十岁被选为翰林,二十一岁翰林院毕业,三十二岁开始给皇帝讲课(经筵讲官)。四十三岁就成为了大学士。他升官的速度用今天的话说,简直就是坐上了直升飞机。



到了正德二年(1507),刘健和谢迁被赶走后,他正式进入了内阁,帮整天玩得不见人影的皇帝代写文书,当时的圣旨大都出自于他的手笔。



杨廷和不但脑筋灵活,人品也还不错,他很看不惯刘瑾那帮人,但又不方便明讲,有一次给皇帝讲课时,他突然冒出来这样一句话:



“皇上应该学习先帝,远离小人,亲近贤臣,国家才能兴盛。”



朱厚照哪有心思听课,嗯嗯两句就过去了。



这句话从朱厚照的左耳朵进去,从右耳朵飞走了,却掉进了刘瑾的心里。



小人不就是我,贤臣不就是你吗?



这就是刘瑾先生的对号入座逻辑。



他勃然大怒,连夜写好调令,把杨廷和调到南京当户部侍郎,南京户部哪有什么事情做,只是整天坐着喝茶,这种调动其实就是一种发配、打击报复。



可是杨廷和的反应却大大出乎刘瑾的意料。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626

这位仁兄接到调令后,一点也不生气,乐呵呵地收拾东西就去了南京。这下子刘瑾纳闷了:这杨廷和贬了官还高兴,到底盘算啥呢?



肯定有阴谋!



刘瑾又用上了当年对付王守仁那一招,派人暗中跟着杨廷和,看他到底玩什么花样!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跟踪的人发现,杨廷和一路去南京,不但没干啥事,连一句怨言都没有,刘瑾听到汇报,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没有再找杨廷和的麻烦。



刘瑾同志,你的道行还是太浅了点啊。



答案终于揭晓了,不久之后的一天, 朱厚照先生退朝时,突然问了刘瑾一句话:



“杨学士人呢?”



刘瑾懵了,连忙回答:



“在南京!”



朱厚照一听就火了:



“他不是入阁了吗?!怎么又跑去南京了,赶紧把他给我叫回来!”



于是没过几天,杨廷和又回到了北京,继续当他的内阁大臣,还是和以往一样,啥也没说,也就当是公费旅游了一趟。



杨廷和得意了,刘瑾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刘先生应该调查过杨廷和,可他看档案不仔细啊,这位仁兄哪里知道,杨廷和曾经当过一个重要的官——詹事府的詹事。



大家要知道,詹事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的主要工作是辅导皇子读书,当年朱厚照做太子的时候,对杨廷和的称呼是“杨师傅”。



人家“杨师傅”根基牢固,还有皇帝撑腰,刘公公连河有多深都不知道,就敢往里趟浑水。失策,失策。



此后刘瑾对这位“杨师傅”敬而远之,再也没敢难为他。而经历了这件事情后, 杨廷和与刘瑾彻底撕破了脸,他转向了李东阳一边,开始筹备计划,解决刘瑾。



这个“搞不定”的杨廷和已经让刘瑾丢了面子,可下一个“整不死”却更为生猛,也更加厉害,刘瑾的这条老命就断送在他的手上。



说来这位“整不死”兄也在后台等了很久了(没办法,演员太多),他就是之前被派去陕西养马的杨一清。



说来让人难以理解,养马的杨一清怎么会和刘瑾闹矛盾呢,他俩前世无冤,杨一清也没跟刘瑾借过高利贷,怎么就闹得不可开交呢?



这事,要怪就只能怪刘瑾,因为他太有理想和追求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627

大家知道,养马在一般人看来不是个好工作,就连在天上这也是个下贱活,学名“弼马温”,连不读书的孙猴子都不愿意干。



但在明代,这却是一个重要的职位,道理很简单,没有马,难道你想骑驴去跟蒙古兵打仗?



千万不要小看杨一清,这位兄弟的级别是很高的,他当年可是带着都察院副都御史(三品)的头衔来养马的,这位副部级干部没准之前还干过畜牧业,因为他在这里干得很好,不久之后,朝廷决定提升他右都御史(正二品)。



更重要的是,朝廷还给了他个前所未有的职务——三边总制。



请各位注意,这个官实在不同寻常,可以说是超级大官,它管理的并非一个省份,而是甘肃、宁夏、延绥三个地方,连当地巡抚都要乖乖听话,可谓位高权重。



虽然杨一清十分厉害,但毕竟他还是守边界的,和刘瑾应该搭不上线,问题在于刘瑾这个人与以往的太监不同,他除了贪污受贿,残害人命外,倒也想干点事情。



可他自己又没文化,所以为了吸引人才,他也会用一些手段去拉拢人心,比如写奏折骂他的那个李梦阳,刘瑾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此人名气太大,为了博一个爱才的名声,人都关进牢里了,硬是忍着没动手,最后还请他吃了顿饭,光荣释放。



因为他老底太滥,这招没能骗到多少人,却也吸引了一个十分厉害的人前来投奔,这个人后来成为了刘瑾的军师,也是李东阳、杨一清等人的强力敌手,他的名字叫做张彩。



在刘瑾犯罪集团中,焦芳虽然地位很高,但能力一般,最多也就算个大混混,但张彩却不同凡响,此人工于心计,城府很深,而且饱读诗书,学问很好,连当年雄霸一时的马文升、刘大夏也对他推崇备至,有了他的帮助,刘瑾真正有了一个靠得住的谋士,他的犯罪集团也不断壮大发展。



但刘瑾并不知足,他很快把目标对准了杨一清。



刘瑾希望能够把杨一清拉过来,当自己的人,可杨一清哪里瞧得起这个太监,严辞拒绝了他,刘瑾十分恼火,想要整他一下,不久之后,机会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628

当时杨一清一边养马,一边干着一项重要的工程——修长城,这并不是开玩笑,今天宁夏一带的长城就是当年他老人家修的,杨一清担任包工头,兼任监工。



杨一清是个靠得住的包工头,从不偷工减料,但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天气突变,天降大雪,几个带头的建筑工商量好了准备闹事逃跑。杨一清当机立断,平定了这件事,刘瑾却抓住机会,狠狠告了他一状。



这下子杨一清倒霉了,只能自动提出辞职。可是刘瑾没有想到的是,准备走人的杨一清却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要求:



“请让张彩接替我的职位吧。”



刘瑾郁闷了,他想破了脑袋也没有弄明白,杨一清葫芦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是出于公心?还是他和张彩关系非同寻常?



刘瑾对张彩产生了怀疑。



但无论如何,他还是没有放过杨一清,一年后(正德三年),刘瑾借口杨一清贪污军饷,把他关进了监狱,这一次,他决心把杨一清彻底整死。



可是刘瑾并不清楚,看似单纯的杨一清和杨廷和一样,绝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也有着深厚的背景。



四十年前,十五岁的杨一清被地方推荐,来到京城做了著名学者黎淳的学生,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师兄,两人惺惺相惜,相约共同发奋努力,为国尽忠。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他们一直私下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他的这位师兄就是李东阳。



所以当杨一清被关进监狱后,李东阳立刻找到了刘瑾和焦芳,希望能够通融一下,罚点款了事,刘瑾开始还不肯,但禁不住李东阳多次恳求,加上杨一清是带过兵的,手下有很多亡命之徒,没准哪天上班路上自己就不明不白地被人给黑了,思前想后,刘瑾决定释放这个人。



走出牢狱的杨一清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前来接他的李东阳,会意地点了点头。



“你有什么打算?”



“先在京城呆着,看看再说吧。”



“不,”李东阳突然严肃起来,“你必须马上离开这里,不要回家,找个地方隐居起来。”



然后他停了下来,意味深长地看着杨一清:



“等到需要你的时候,我自然会去找你的。”



杨一清笑了,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两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早已不见踪影,但这位深谋远虑的师兄却似乎从未变过。



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误解了你,我也理解你的言行,明了你的用心,我知道,你一直在屈辱中等待着。



“好吧,我去镇江隐居,时候到了,你就来找我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629变数

刘瑾最近打算做几件好事。



这并不奇怪,因为他坏事做的太多,自然就想干点好事了,一个人干一件坏事不难,但要一辈子只干坏事,真的很难很难。



更重要的是,他逐渐发现自己的名声越来越臭,而张彩和他的一次谈话也坚定了他的决心。



“刘公公,你不要再收常例了。”



所谓常例,是刘瑾的一个特殊规定,每一个进京的省级官员,汇报工作完毕后必须向他缴纳上万两银子,如果有没交的,等他回家时,没准撤职文书已经先到了。



进京汇报工作的各位高官们虽然很有钱,但几万银子一时之间到哪里去弄呢,可是刘公公是不能得罪的,无奈之下,很多人只有向京城的人借高利贷,回去再用国库的钱来还。



可是张彩直截了当地告诉刘瑾,这是一个极其愚蠢的捞钱方法。



刘瑾又懵了,用此方法,每次都可以收很多钱,而且简单快捷,怎么能说愚蠢呢?



看着这个不开窍的家伙,张彩气不打一处来,他明确地指出,你收每个官员几万两,似乎很多,可你要知道,这些家伙都是贪污老手,他们不会自己出这笔钱,却可以借机在自己的省里收几倍的钱,当然了,都是打着你的名号,说是给你进贡,这样刘公公你的恶劣声名很快就会传遍全国。



刘瑾这才恍然大悟。



“这帮混蛋,打着我的名号四处捞钱,真是岂有此理!”



刘公公的愤怒是有道理的,小贪官们借用了他这个大贪官的名誉权,却不交使用费和专利费,应该愤怒,确实应该好好地愤怒一下。



愤怒之余的刘公公立刻下令,取消常例,并且追查地方贪污官员。



这算是刘公公干的第一件“好事”。



不久之后,刘公公决定搞点创新,他分析了一下国家经济状况,意外地找到了一个漏洞,他灵机一动,决定再干一件“好事”。



也许是对这件事情太有把握,他决定直接上奏皇帝,不再如往常那样,先听听张彩的意见。



于是他最终死在了这件事上。



第二天,他独自上朝,在文武百官前向朱厚照提出了这件事情:



“陛下,应该整理军屯了。”



一切就此开始。





所谓军屯,是明代的一种特殊政策,通俗点说就是当兵的自己养活自己,打仗的时候当兵,没事干的时候当农民,自己种菜种地,还时不时养几头猪改善伙食,剩余的粮食还能交给国家。



这个制度是当年老朱费尽心思想出来的,可到了如今,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630

因为要想让军屯开展下去,必须保证有土地,虽说地主恶霸不敢占军队的地,但军队里的恶霸地主(高级军官)是不会客气的,一百多年下来,土地越来越少,粮食也越来越少,很多士兵都填不饱肚子。



刘瑾发现了这个问题,便公开表示,要清查土地,重新划分,增加国家粮食收入,改善士兵生活。



刘瑾这么干,自然不是为士兵着想,无非是要搞点政绩工程而已,大臣们心知肚明,鸦雀无声。



朱厚照却听得连连点头,手一挥,发了话:

“好主意,你就去办吧!”



然而站在一边的杨廷和准备出来讲话了,经验丰富的他已经发现了这个所谓计划的致命漏洞。



可就在他准备站出来的时候,一只手从背后紧紧拉住了他的衣襟。

杨廷和回过头,看到了沉默的李东阳。

他又站了回去。



散朝了,刘瑾急匆匆地赶回了家,他准备开始自己的计划。



杨廷和却留了下来,他还拉住了想开路的李东阳,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疑问:

“你刚才为什么要拉住我?”



李东阳看着他,露出了神秘的笑容:

“你刚才为什么要说话?”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回到家中的刘瑾见到了满脸怒气的张彩,听到了他的责问:

“这件事为什么不先商量一下?”



“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办成了足可百世流芳!还商量什么?”

然而张彩皱起了眉头:

“我总觉得这件事情有点问题。”



可是有什么问题,他一时也说不出来,于是他向刘瑾提出了另一个警告:

“杨一清这个人不简单,你要小心。”



“我已经教训过他了,不用担心。”

张彩看着自信的刘瑾,轻蔑地笑了:

“我与他同朝为官十余年,深知此人权谋老到,工于心计,且为人刚正,绝不可能加入我们,你教训他又有何用?”



刘瑾愤怒了,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这种蔑视的态度。



“我已经把他削职为民,即使有心作乱,又能如何?!”

可他等到的,却是张彩更为激烈的反应:

“杨一清此人,要么丝毫不动,要么就把他整死,其胸怀大志,若放任不管,必成大患!”



刘瑾终于爆发,他拍着桌子吼道:

“为何当年他要推举你为三边总制?!我还没问你呢!你好自为之吧!”

张彩愣住了,他坐回了椅子,呆呆地看着刘瑾离去的背影,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祸福各安天命,就这么着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631

微光

正德五年(1510)四月  宁夏



“真的下定决心了吗?”

“周东如此胡来,我们已经没有活路了,绝不能束手待毙,就这样吧!”

“那就好,何指挥,现在动手吧!”



正德五年(1510)五月   镇江



土财主杨一清正在大堂看书,屋外斜阳夕照,微风习习,这种清闲的日子他已经过了一年,但所有的平静都将在今天被打破。



屋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杨一清立刻抬起头,紧张地向外望去。



他看见了一个急匆匆走进来的人,而此人身上穿着的飞鱼服也已告知了他的身份——锦衣卫。



在那年头,锦衣卫上门,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事,杨一清立刻站了起来,脑海中快速地思考着应对的方法。



可这位锦衣卫看来是见过世面的,他没有给杨一清思考的时间,也不废话,直接走到杨一清的面前,严厉地高喊一声:

“上谕,杨一清听旨!”



杨一清慌忙跪倒,等待着判决的到来。

“钦命!杨一清,起复三边总制!”



魂都走了一半的杨一清终于定了神,脑袋是保住了,还成了二品大员。



而宣旨的锦衣卫此刻已经变了一幅嘴脸,满面春风地向杨一清鞠躬:

“杨大人,恭喜官复原职,如有不敬,请多包涵。”



要知道,干特务工作,专横跋扈的锦衣卫有时也是很讲礼貌的,至少在高级别的领导面前总是如此。



杨一清拍拍身上的尘土,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任命隐含的意义。

李东阳,我们约定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他转进内室,准备收拾行装。

可是笑脸相迎的锦衣卫却突然站了出来,拦住了他的去路。



“杨大人,就不用收拾行李了,即刻出发吧,军情十分紧急!”

杨一清呆住了:

“军情!?”

“是的,杨大人,安化王叛乱了。”



安化王朱寘鐇,外系藩王,世代镇守宁夏,这个人其实并不起眼,因为他祖宗的运气不好,当年只摊到了这么一片地方,要钱没钱,要物没物,连水都少得可怜,树挪死,人挪活,呆在这鬼地方,天天吃沙子,他早就想换块地方,可谁也不肯跟他换,他也想到北京去,但朱厚照先生虽然爱玩,却还不傻,亏本的买卖是不做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632

急于改变命运的朱寘鐇不能选择读书,只能选择造反,可他的实力太差,造反就是自寻死路。关键时刻一个人帮了他的忙,给他送来了生力军,这个人就是刘瑾。



刘瑾又犯了老毛病,由于文化水平低,他总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整理军屯虽然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却根本实行不了。要知道,那些占据土地的可不是一般土财主,他们都是手上有兵有枪的军事地主。



这种人我们现在称之为军阀,接到指令的地方官只有几个打板子的衙役,又没有武松那样的厉害都头,除非是喝多了神志不清,否则谁也不敢去摸这个老虎屁股。



地是收不回来了,但是按照规定整顿土地后,应该多收上来的粮食却是一颗也不能少。百般无奈之下,官员们只好拣软柿子捏。



军阀欺负我们,我们就欺负小兵。就这样,那莫名其妙多出来的公粮压在了苦大兵的身上。



而大理寺的周东就是欺负士兵的官员中,最为狠毒的一个,他不但责骂士兵,还打士兵们的老婆。



这就太过分了,宁夏驻军高级军官何锦义愤填膺,准备反抗,正好朱寘鐇也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发动了叛乱。



由于这件事情是刘瑾挑起来的,加上刘瑾本身名声也不好,他们便顺水推舟,充分使用资源,定下了自己的造反理由——杀死刘瑾,为民除害(这个口号倒没错)。



事情出来后,刘瑾急得不行,毕竟事情是他闹出来的,责任很大,人家还指明要他的脑袋,他立刻派人封锁消息,并找来李东阳、杨廷和商量。



李东阳和杨廷和先对事情的发生表示了同情和哀悼,然后明确告诉刘瑾,要想平定宁夏叛乱,只要一个人出马就可以了。



不用说,这个人只能是杨一清。



“那就是他了,快派人去叫他即刻上任!”关键时刻,啥恩怨也顾不上了。



杨一清就此结束了闭关修炼,重新出山。



按照明代规定,但凡军队出征必须有一个监军,而这次担任监军的人叫做张永。



张永成为了杨一清的监军,对此,我一直有个疑问——这个天才的主意到底是谁提出来的?为此我还专门在史料中找过,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刘瑾正是在这对黄金搭档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向了黄泉路。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633

张永,保定人,原先是“八虎”之一,此人脾气暴躁,而且专横跋扈,有时候比刘瑾还要嚣张。



但张永还是比较有良心的,他觉得刘瑾干的事情太过分了,经常会提出反对意见。



对于这种非我族类,刘瑾自然是不会放过的,他决定安排张永去南京养老。可惜这事干得不利落,被张永知道了,



下面发生的事情就很能体现他的性格了, 张永先生二话不说,做了会热身运动就进了宫,直接找到朱厚照,表达了他的观点:刘瑾这个人不地道,想要坑我,大哥你看着办吧。



朱厚照一听这话,便拿出了黑社会老大的气势,叫刘瑾马上进宫和张永谈判,刘瑾得到消息,连忙赶到,也不管旁边的张永,开始为自己辩解。



刘瑾说得唾沫横飞,朱厚照听得聚精会神,但他们都没发现,张永兄正在卷袖子。



当刘瑾刚说到情绪激动的时候,突然一记拳头落在了他的脸上,耳边还传来几句真人配音——“打不死你!”



要知道,张永兄没有读过多少书,自然也不喜欢读书人的解决方法,他索性拿出了当混混时的处世哲学——打。



他脾气不好,也不管朱厚照在不在场,抡起来就打,打起来就不停,可要说刘瑾也不愧是在道上混过的,反应十分快,挨了一下后,连忙护住了要害部位,开始反击。



朱厚照虽然喜欢玩,可看见这两位兄台竟然在自己的地盘开打,也实在是不给面子,立马大喝一声:住手!



老大的话还是要听的,两位怒发冲冠的小弟停了手,却握紧了拳头,怒视着对方。



朱厚照看到两个手下矛盾太深,便叫来了“八虎”中的谷大用,摆了一桌酒席,让两个人同时参加,算是往事一笔勾销(这一幕在黑社会电影中经常出现)。



两人迫于无奈,吃了一顿不得以的饭,说了一些不得以的话,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叫几声哥哥,流几滴眼泪,然后紧握拳头告别,明枪暗箭,涛声依旧。



没办法,感情破裂了。



怀着刻骨的仇恨,张永踏上了前往宁夏的道路。



在那里,他将找到一个同路人,一个为自己报仇雪恨的帮手。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634试探

杨一清并不喜欢张永。

他知道这个人也是八虎之一,是刘瑾的同党。所以他先期出发,日夜兼程,只是不想和这位仁兄打交道。

可是当他赶到宁夏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叛乱竟然已经被平定了!

原来他的老部下仇钺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带兵打了过去,朱寘鐇也真是太差,完全不是对手,一下子就全军覆没了。

杨一清没事做了,他找了个地方安顿下来,等待着张永的到来,他知道自己迟早要面对这个人的。

不久之后,张永的先锋军进了城,但张永还在路上,杨一清实在闲得无聊,只好上街散步,然而就在他闲逛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他看见张永的部队分成数股,正在城内四处贴告示,而告示的内容竟然是颁布军令,严禁抢劫。很明显,士兵们也确实遵守了这个规定。


这件事情十分的有趣。



这是杨一清的第一个感觉,这个臭名昭著的太监为什么要发安民告示,严肃军纪呢?他开始对张永产生了好奇。



应该见一见这个太监。



很快,他就如愿见到了张永,出人意料的是,张永完全没有架子,对他也十分客气,杨一清十分吃惊,随即有了这样一个念头:此人是可以争取的。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收回了这个念头。



很快,他们谈到了这次叛乱,此时,张永突然拍案而起,声色俱厉地大声说道:



“这都是刘瑾这个混蛋搞出来的,国家就坏在他的手里!”



然后他转过了头,目不转睛地看着杨一清。



话说到这份上,老兄你也表个态吧。



然而杨一清没有表态,他只是不慌不忙地拿起了茶杯,低头不语,独自喝起茶来。



初次会面,就发此狂言,此人不可轻信。



张永没有等到回应,失望地走了,但临走时仍向杨一清行礼告别。



看着张永消失在门外,杨一清立刻收起了微笑的送别面孔,收紧了眉头,他意识到,眼前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个机会,或是陷阱。



正当杨一清迟疑不定的时候,他的随从告诉了他一条看似不起眼的新闻。



原来张永进城时,给他的左右随从发了一百两银子,这笔钱每人都可以拿,只是有一个条件——不允许以任何名义再拿老百姓一分钱。



这件被随从们引为笑谈的事情,却真正触动了杨一清,他开始认识到,张永可能确实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好人。



而不久之后发生的事情,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635

张永又来拜访杨一清了,这次他不是空手来的,手里还拿着几张告示。



他一点也不客气,怒气冲冲地把告示往桌上狠狠地一甩,径自坐了下来。

“你看看吧!”



从张永进来到坐下,杨一清一直端坐着纹丝不动,几十年的阅历让他变得深沉稳重。



他瞥了一眼告示,便放下了:

“这是朱寘鐇的反叛文书,我早已经看过了。”



然而杨一清的平淡口气激起了张永的不满:

“他之所以反叛,只是因为刘瑾,上面列举的刘瑾罪状,句句是实!你也十分清楚,刘瑾此人,实在是罪恶滔天!”



杨一清终于站了起来,他慢慢地踱到刘瑾的面前,突然冷笑一声:

“那么张公公,你又能如何呢?”



张永愣住了,他转念一想,有了主意:

“朱寘鐇的告示就是证据,只要拿回去向皇上告状,说明他造反的原因,刘瑾罪责必定难逃!”



杨一清又笑了,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张公公,你还是想清楚的好。”



“杨先生,难道你以为我会怕他吗?”

杨一清看着愤怒的张永,顿住了笑容,他把手指向地图上京城的方向,做了一个动作。



他画出了一条直线,在宁夏和北京之间。



张永明白了,他在宁夏,刘瑾在北京,他离皇帝很远,刘瑾离皇帝很近,他是告不倒刘瑾的。



他抬头看着杨一清,会意地点点头。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会谈,张永又一次失意而去。



但是张永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已经在杨一清的心中播下了火种,他已下定了决心。



杀机



杨一清已经连续几晚睡不好觉了。



他一直在苦苦思考着对策,现在的局势十分明了,张永确实对刘瑾不满,而朱寘鐇的告示无疑也是一个极好的契机,但问题在于,张永不一定会听自己的话,去和刘瑾玩命,更重要的是,即使张永答应了,怎样才能说服皇帝,除掉刘瑾呢?



事到如今,只有用最后一招了。



正德五年(1510)七月  宁夏



杨一清将所有的犯人交给了张永,并亲自押送出境,他将在省界为张永饯行,并就此分手,返回驻地。



最后的宴会将在晚上举行,最后的机会也将在此时出现。



杨一清发出了邀请,张永欣然赴宴,经过两个多月的接触,他们已经成为了朋友。



双方按照常例,喝酒聊天,一直闹到很晚,此时,杨一清突然做了个手势,让其他人都退了出去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636

张永看见了这个手势,却装作不知道,他已经预感到,杨一清要和他说一些极为重要的话。看似若无其事的外表下,他的手已经紧紧地握住了衣襟。



杨一清十分紧张,经过两个多月的试探和交往,事情到了这一步,虽然很多事还没有计划完备,但机不可失,今晚已是最后的机会。



摊牌的时候到了,亮牌吧!



“张公公,我有话要跟你说。”



慢慢来,暂时不要急。



“这次多亏了您的帮助,叛乱才能平定,如今外部藩王作乱已经平息,可是朝廷的内贼才是社稷江山的大患啊。”



张永浑身一震,他很清楚这个“大患”是谁,只是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沉默了两个月的人,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此事,看来还是知识分子厉害,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人命。



看来是要动真格的了,但还不能大意,要干,也要让他说出口!



“ 杨先生,你说的是谁?”



好样的,不愧是“八虎”,真是精明到了极点,但事到如今,已经没办法回头了,小心,千万小心,不能让他抓住把柄。



杨一清用手指沾了酒水,摊开自己的手掌,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一个字——“瑾”。



既然已经图穷匕见了,索性就摊开讲吧!



“杨先生,这个人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他的同党遍布朝野,不容易对付吧。”



看着疑惑的张永,杨一清自信地笑了:



“这件事天下人都做不成,但张公公可以做,您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此次出征立下大功,皇上必定召见,到时将朱寘鐇造反的缘由告知皇上,刘瑾必死无疑!”



但张永仍然犹豫不决。



已经动心了,再加上一句就成了,这个诱惑他绝对无法拒绝!



“刘瑾一死,宫中大权必然全归您所有,斩杀此奸恶之徒,除旧布新,铲除奸党,公公必能名留千古!”



至此,张永终于把帐算明白了,这笔生意有风险,但做成了就前途无量。他决定冒这个险,但行动之前,他还有最后一个疑惑。



“如果皇上不信我的话,那该怎么办?”



没错,这就是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所在——怎样说服皇帝。但没有关系,对于这个难题,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别人的话,皇上是不会相信的,但张公公你是唯一例外的人,皇上一定会信你。万一到时情况紧急,皇上不信,请张公公一定记住,决不可后退,必须以死相逼!”



“公公切记,皇上一旦同意,则立刻派兵行动,绝对不可迟疑,如按此行事,大事必成!”



杨一清终于说完了,他静静地等待着张永的回答。



在一阵令人难以忍受的寂静后,枯坐沉思的张永突然站了起来,发出了一声怒吼:



“豁出去了!我干!这条命老子不要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637

此时,京城的刘瑾正洋洋自得,他没有想到,叛乱竟然如此快就被平定,当然了,在报功的奏折上,只有他的名字。而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他打算顺便走个后门,给自己的哥哥封个官,就给他个都督同知吧。



可惜的是,他哥哥没福气当官,干了两天就死了。



刘瑾十分悲痛,他决定为哥哥办一个规模宏大的葬礼,安排文武百官都来参加,为自己的哥哥送葬。



这一举动用俗话来讲,就是死了还要再威风一把!



为了保证葬礼顺利进行,刘瑾反复考虑了举行仪式的日期,终于选定了一个他理想中的黄道吉日:



正德五年(1510) 八月十五日



这确实是一个黄道吉日,但并不适合出丧,而是除奸!



这之后的日子,刘瑾和他的部下日夜劳碌,为葬礼的顺利举行做好了准备,只等待着约定日子的到来。



八月十五日  晴



天气是如此的适宜,刘瑾正感叹着上天的眷顾,一群骑马的人却已来到了德胜门。



张永到了,他从宁夏出发,日夜兼程,终于赶到京城,在这个关键的日子。



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疑虑和顾忌,因为就在密谋后的那个清晨,临走时,杨一清向他交出了所有的底牌。



“ 杨先生,我此去即使能够说服皇上,你有把握一定能致刘瑾于死地吗?”



这意思很明白,我豁出命去干,但你也要把你的后台说清楚,万一你是皮包公司,个体经营,兄弟我就算牺牲了也是无济于事的。



杨一清笑了:



“张公公尽管放心,刘瑾一旦失势,到时自然有人找你,十日内必杀刘瑾!”



张永松了口气,拍马准备走人,杨一清却拦住了他。



“张公公准备如何向皇上告状?”



“朱置鐇的反叛告示足够了。”



杨一清却摇了摇头,从自己的衣袖里拿出一份文书:



“那个是不行的,用我这个吧。”



张永好奇地打开了文书,一看之下不禁目瞪口呆。这份文书上不但列明了刘瑾的所有罪状,还有各种证据列举,细细一数,竟然有十七条!而且文笔流畅,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实在是一篇难得好文章。



他倒抽一口凉气,看着泰然自若的杨一清,不再多言,收好了文书,掉转马头就此上路。



娘的,读书人真是惹不起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638夜宴(晚饭)

张永准备进城,闻讯赶来的一帮人却拦住了他,原来刘瑾得知此事,十分慌张,对危险即将到来的的预感帮助了他,他立刻下令,张永改日入城,今天的葬礼如期举行。





可他太小看张永了,对这些阻拦者,张永的答复非常简单明了——马鞭。



“刘瑾老子都不放在眼里,你们算是什么东西,竟敢挡路!?”



张公公一边打一边骂,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进了城。没人再敢上前阻拦。



刘瑾听说之后,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垂头丧气地告诉手下人,葬礼延期举行,改在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六日。



其实刘瑾大可不必铺张浪费,他也就只能混到八月十五了,节约起见,他的丧事可以和他兄弟一起办。



张永将捷报上奏给了皇帝,朱厚照十分高兴,立刻吩咐手下准备酒宴,晚上他要请张永吃饭,当然了,刘瑾也要在一旁作陪。



张永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没有去找朱老大闲聊,却回到了自己的住处,静静地坐在床上,闭目养神,等待着夜晚的来临。



今晚,就是今晚,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



一股不祥的预感缠绕着刘瑾,他虽然文化不高,却也是个聪明人,张永早不来迟不来,偏偏今天来,一定有问题。



但他能干什么呢?



向皇帝告状?还是派人暗算?



刘瑾想了很久,对这个两个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了自己的准备,他相信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



然后他自信十足地去参加了晚宴。



较量正式拉开序幕。



晚宴开始,由朱厚照宣读嘉奖令,他表扬了张永无私为国的精神,夸奖了他的显赫战功,当然,他也不忘夸奖刘瑾先生的后勤工作做得好。



两边夸完,话也说完了,开始干正事——吃饭。



朱厚照只管喝酒,刘瑾心神不宁地看着张永,张永却不看他,只顾着低头大吃。



不久更为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众人歌舞升平,你来我往,很快就有人不省人事,张永似乎情绪很高,也喝了很多酒,而刘瑾却滴酒不沾,他似乎对宴会没有任何兴趣,只是死死盯着张永。



宴会进行到深夜,朱厚照还没有尽兴,这位仁兄还要接着喝酒作乐,张永似乎也很高兴,陪着朱厚照喝,刘瑾不喝酒,却也不走。



这正是他的策略,只要看住张永,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就能暂时控制局势。



但很快刘瑾就发现,自己不能不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639

我明天还要去送葬啊!



看这样子,一时半会儿是散不了了,总不能一直呆在这里,陪着这二位兄弟玩通宵吧。



于是他终于起身告辞,征得朱厚照的同意后,刘瑾看着喝得烂醉的张永,放心地离开了这里。



但在走之前,他吩咐手下办了一件事情:加派兵力,全城宵禁,严禁任何部队调动!



这就是刘瑾的万全之策,堵住张永的嘴,看住张永的兵,过两天,就收拾张永本人。



可是刘瑾失算了。他不知道,其实在这场混乱的酒宴上,张永也一直暗中注视着他。因为在这个夜晚,有一场真正的好戏,从他离开宴会的那一刻起,才刚刚开演。



张永等待了很久,当他发现刘瑾不吃不喝,只是呆呆看着自己时,就已经明白了这位老兄的打算——今天跟你耗上了。



那就耗吧,看看到底谁怕谁!



在酒宴上行为失态的他,终于麻痹了刘瑾的神经,当他看见刘瑾走出大门后,那醉眼惺忪的神态立刻荡然无存,所有的智慧和勇气一瞬间都回到了他的身上。



动手的机会到了!



“陛下,我有机密奏报!”



拼死一博!



喝得七荤八素的朱厚照被这声大喊吓了一跳,他好奇地看着跪倒在地的张永,打开了那封杨一清起草的文书。



文书上的罪名大致包括企图谋反,私养武士,私藏兵器,激起兵变等等,反正是那条死得快往哪条上靠,



看见朱厚照认真地看着文书,跪在下面的张永顿时感到一阵狂喜,如此罪名,还怕整不倒你!



可他等了很久,却一直没有任何回音。



张永纳闷地抬起头,发现那封文书已经被放在一旁,朱厚照的手中又端起了酒杯。



朱厚照发现张永看着自己,便笑了笑,说了几句话,也算给了张永一个答复。



这是一个载入史书的答复,也是一个让张永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答复。



“这些事情不去管它了,改天再说,接着喝酒吧!”



事前,张永已经对朱厚照的反应预想了很久,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等到的竟然是这样一个答复!



张永怀疑自己听错了,可当他看见自斟自饮的朱厚照时,才确知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处境!



话已经说出口了,宫中到处都是刘瑾的耳目,明天一早,这番话就会传到刘瑾的耳朵里,到时必定死无葬身之所!



怎么办?!  怎么办?!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640

张永终于慌乱了,他浑身都开始颤抖,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他想起了半个月前密谋时听到的那句话。

“决不可后退!以死相逼!”



都到这份上了,拼了吧!



他突然脱掉帽子,用力向朱厚照磕头,大声说道:

“今日一别,臣再也见不到皇上,望陛下保重!”



朱厚照终于收起了玩闹的面容,他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你到底想说什么?”



“刘瑾有罪!”



“有何罪?”



“夺取大明天下!”



好了,话已经说到头了,这就够了。



然而张永又一次吃惊了,因为他听到了这样一句回答:

“天下任他去夺!”



这下彻底完了,这世上竟然有如此没有心肝的人啊!



张永绝望了,一切看来已经不可挽回,一个连江山社稷都不放在心上的人,还有什么是不可割舍的呢?



不!还有一样东西!



霎时,浑身所有的血液都冲进了张永的大脑,有一个回答,可以挽救所有的一切!



“天下归了刘瑾,陛下准备去哪里?!”



朱厚照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这才意识到了一样自己决不能不要的东西——性命。



刘瑾夺了天下,自己要去哪里?能去哪里?!



玩了五年,整日都不正经的朱厚照终于现出了原形,他的脸上第一次浮现了杀气:

“去抓他,现在就去!”



其实那天晚上,刘瑾并没有回家,他就近睡在了内值房,为的也是能够随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应对。



应该说,他的这一举措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起码方便了抓他的人。



正当他睡得安稳之时,忽然听见了外面喧嚣一片,他立刻起身,大声责问道:

“谁在吵闹?”



刘公公确实威风,外面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一个声音回答道:

“有旨意!刘瑾速接!”



刘瑾这才穿好衣服,不慌不忙地打开了门



然后他看见了面带笑容的张永。



第二天,权倾天下的刘瑾被抄家,共计抄出白银五百多万两,奇珍异宝文人书画不计其数,连朱厚照也闻讯特意赶来,一开眼界。



但朱厚照并未因为刘瑾贪污的事实而愤怒,恰恰相反,过了一个晚上,他倒是有点同情刘瑾了,毕竟这个人伺候了他这么久,又没有谋反的行动,就这么关进牢里,实在有点不够意思。



于是他特意下令,给在牢中的刘瑾送几件衣服。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张永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万一刘瑾死鱼翻身,自己就完了。



可是只过了一天,他就彻底的放心了,因为有一个人如约前来拜会了他——李东阳。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641

张永总算知道了杨一清的厉害,他不但说动了自己,料定了皇帝的犹豫与对策,还安排了最后的杀招。



李东阳办事很有效率,他告诉张永,其实要解决刘瑾,方法十分简单。



第二天,六部六科(吏、兵、礼、工、刑、户)、十三道御史(全国十三布政司)同时上书,众口一词弹劾刘瑾,罪名共计十九条,内容包括贪污受贿,教育司法腐败,控制言论等等,瞬息之间,朱厚照办公桌被铺天盖地的纸张淹没。



更为致命的是,有关部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新审查了刘瑾的家,他们极其意外地发现了上千副盔甲武器(上次是疏忽了),同时还发现,原来在刘瑾经常使用的一把扇子的背后,发现了暗藏的兵器(上次也疏忽了),这么看来刘瑾应该是一个绝世武林高手,随时准备亲自刺杀皇帝陛下,过一把荆轲的瘾。



看着满桌的文书和罪状,还有那把扇子,朱厚照断绝了所有的慈念:



“狗奴才,你真的要造反啊!”



可是刘瑾就是刘瑾,即使是到如此地步,他还是做出了令人惊讶的行为。



刑部按照朱厚照的指示,召集众官会审,刘瑾上堂之后,不但不行礼,反而看着周围的官员们冷笑,突然大喝一声:



“你们这些人,都是我推举的,现在竟然敢审我?!”



这句话一出口,周围的官员们顿时鸦雀无声,连坐在堂上的刑部尚书(司法部部长)都不敢出声。



刘瑾这下子来劲了,他轻蔑地看着周围的官员,又发出了一句狂言:



“满朝文武,何人敢审我?!”



刘瑾兄,以后说话前还是先想想的好。



话音刚落,一个人就走了上去,站在刘瑾面前大吼一声:



“我敢!”



还没等刘瑾反应过来,他又一挥手,叫来两个手下:



“扇他耳光!”



刘瑾就这么结结实实地挨了两下,被打得眼冒金星,本来火冒三丈的他睁眼一看,立刻没有了言语。



因为这个人确实敢打他,此人名叫蔡震,官虽然不大,却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驸马。



而且这位驸马等级实在太高,他的老婆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女儿,朱祁镇是朱厚照的曾祖父,朱厚照该怎么称呼老先生,这个辈分大家自己去算。



这就没啥说的了,刘瑾收起了嚣张的势头,老老实实地被蔡震审了一回。



经过会审(其实也就他一个人审),最后得出结论:



刘瑾,欲行不轨,谋反罪名成立。



朱厚照批示处理意见:凌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易网[水处理技术论坛] ( 京ICP备05078561号 )

GMT+8, 2024-12-28 01:31 , Processed in 0.0679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